歡迎進入上海泛標紡織品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網站!
解決紡織品抗靜電問題較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織物表面整理即對合成纖維織物進行抗靜電樹脂整理。所用抗靜電劑的結構大多數是與被整理的纖維相似的高分子物,經過浸、軋、焙烘而粘附在合成纖維或其織物上。這些高分子物是親水性的,因此涂覆在表面上可通過吸濕而增加纖維的導電,使纖維不至于積聚較多的靜電荷而造成危害。
這種方法能解決穿著中的吸塵沾污以及粘纏現象,但耐久性差,當纖維及織物在承受使用過程中的摩擦洗滌時,會很快失去抗靜電性,所以對于滿足工業用制品的要求往往是不夠的。
2.纖維化學改性化學改性的方法是在聚合物內部添加抗靜電劑,如磷酸酷、磺酸等表面活性劑,或是引入第二單體,如聚氯乙烯及其衍生物,以使纖維本身具有抗靜電效果。添加到聚合物內部的抗靜電劑大多數具有極性基因,這些極性基因在聚合體的外層形成導電層或通過氫鍵與空氣中的水分相結合,使聚合體的電阻減少,加速靜電荷的散逸。
這種方法不僅能改善靜電性,還能改善吸濕性、防污性等,具有多性能化的特征。但其抗靜電性主要是依靠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來實現的,因此抗靜電效果與環境的濕度有密切的關系,即在低濕度下幾乎失去抗靜電性,致使它的應用范圍受到限制。另外,高聚物與抗靜電劑共混紡制合成纖維時,因聚合物材料之間相容性問題而使紡絲加工難以順利進行。
3.嵌織導電纖維隨著人們認識的發展,避開濕度依賴性的抗靜電方法,采用導電性良好的導電纖維混紡或交織于織物中達到消除靜電的目的,也是一種有效的消除靜電的方法。
這種方法在產業用紡織品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原因有三個:首先是織物的抗靜電作用在低濕度(RH < 30 %)下仍然有效;第二是抗靜電效果具有相對的持久性;第三是導電纖維以較低的混用率,一般混用0.2%一2.0%,即能使滌綸、錦綸等織物具有良好的抗靜電效果。
如何表征織物的抗靜電性能?通常有以下幾種指標:
(1)摩擦帶電荷密度;
(2)摩擦帶靜電壓;
(3)電荷半衰期;
(4)表面比電阻;
(5)粘附性。
織物表面比電阻與電荷半衰期、抗靜電作用的關系如表1表2所示。